
一、维保服务框架 1.服务范围 ●UPS系统:包含主机、电池组(含内阻检测)、配电柜及配套监控模块 ●精密空调:涵盖压缩机、冷凝器、加湿系统、EC风机及微处理控制器 二、技术实施方案 (1)分级维护体系 等级 响应标准 处理流程 ●紧急 UPS宕机/温度>35℃ 30分钟到场,启用备用电源并转移负载 ●重要 电池容量<80%制冷效率下降 4小时诊断,24小时更换故障模块 ●常规 滤网堵塞/参数报警 48小时内清洁或校准 (2)预防性维护计划 月度作业: ●UPS:电池电压均衡性测试(单节偏差≤5%)、散热风扇除尘 ●空调:冷凝器高压冲洗(压力≤2.0MPa)、加湿器电极除垢 年度深度维护: ●UPS:电容组更换(使用超5年)、全负载切换测试 ●空调:制冷剂纯度检测(水分含量≤50ppm)、控制器固件升级 三、质量保障机制 1.备件管理 ●常备电池组(≥总量20%)、压缩机(≥1台),库存效期≤3个月 ●更换配件需提供原厂合格证,安装前进行72小时老化测试 2.智能化监控 ●部署UPS云平台,实时监测电池内阻、充放电曲线等12项参数 ●空调系统接入动环监控,自动调节EC风机转速(误差±2%) 3.文档规范 ●每次维护后生成电子报告(含红外热成像图、制冷剂压力曲线) 年度验收标准: ✓ UPS切换时间≤10ms ✓ 空调能效比COP≥3.0 四、服务承诺 ●7×24小时技术支持,故障修复率≥98% ●提供季度应急演练(含冷媒泄漏、电池起火场景)
机房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是保障企业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的关键。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机房承载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存储系统日益复杂,任何微小故障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日常巡检维护作为预防性管理的核心手段,能有效识别潜在风险,避免因环境异常或设备老化导致的宕机事故。通过标准化、周期化的巡检流程,可显著降低突发故障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为运维团队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形成”监测-预警-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本方案将系统化梳理巡检要点,确保基础设施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一、巡检内容与标准 1. 环境监控 温湿度:实时监测温度应维持在22±2℃(短期耐受18-25℃),湿度45%-55%,空调系统需自动调节并记录异常波动。 消防设施:每月检查气体灭火器压力值(需在绿色区间)、烟雾探测器灵敏度,确保应急照明持续供电≥90分钟。 防雷接地:年检接地电阻≤4Ω(精密设备区域≤1Ω),浪涌保护器指示灯无异常。 2. 电力系统 UPS与配电柜:每日检查电池组电压(如12V电池单节电压≥10.8V)、输入输出电流平衡度(偏差<5%),清理蓄电池端氧化物。 线路安全:季度性红外测温,发现线缆接头温度>70℃立即处理,强弱电桥架间距≥300mm。 3. 网络与设备 服务器状态:通过管理平台监控CPU负载<70%、磁盘SMART健康度,异常日志需1小时内响应。 交换机/路由器:端口错包率<0.1%,光纤收发器光功率在标准值±3dB范围内。 二、巡检流程 1.计划制定: 高频项目(温湿度、电力)每日2次巡检,中频项目(消防、线路)每周1次,低频项目(防雷、深度清洁)每季度1次。 采用电子工单系统自动派发任务,支持移动端扫码签到与结果上传。 2.执行规范: 双人协同作业,1人操作、1人复核,关键操作(如断电维护)需提前申请窗口期。 使用热成像仪、万用表等工具量化检测,避免主观判断。 3.记录与改进: 生成结构化报告(含时间戳、参数截图、处理人),历史数据保留≥3年。 每月召开分析会,针对重复性故障优化SOP(如调整空调阈值或更换劣质线缆)。 三、应急预案 分级响应: 一级故障(全机房停电):5分钟内启动柴油发电机,15分钟内切换至备用电源。 二级故障(单机柜过热):立即隔离设备并启用备用空调,1小时内完成根因分析。 演练要求:每半年模拟火灾、网络攻击等场景,验证预案有效性并更新联系人清单。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美国可用性研究中心将信息时代的企业运营可用性界定为四个层面的工作,从人员管理的可用性,到工作流程的可用性,到IT信息技术的可用性,而最基础的一层是网络环境的可用性,即 NCPI(网络关键物理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常指的计算机机房工程)。NCPI是机房中与IT系统紧密相关的、关键的一部分,是由基础建设、电力供应、空气调节、制冷系统、弱电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系统管理服务等部分组成。 机房工程设计必须满足用户当前的各项业务应用需求(尤其是作为行业专业应用),同时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应是高质量的、灵活的、开放的。设计时考虑避免下列外界因素:电磁场、易燃物、易燃性气体、磁场、爆炸物品、电力杂波、潮气、灰尘等影响。